1936年柏林奥运会,电视机走上历史舞台,使现场直播成为可能;1964年东京奥运会,首次应用通信卫星,成为全球转播的开始;1972年蒙特利尔奥运会,通过卫星直播了火炬的传递;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GSM/CDMA开始普及,被誉为“无线奥运”;2000年悉尼奥运会,互联网取得大发展,“互联网奥运”成为亮点;2004年雅典奥运会,以“宽带奥运”的形象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科技发展与百年奥运如影随形,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2008年北京奥运会倡导的“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绿色奥运”三大理念得到精彩诠释。
新媒体平台服务奥运会
奥运会对通信系统的考验近乎严酷。据国际知名调查公司CSM统计,全球将有创纪录的近40亿观众通过各种方式观看2008年北京奥运会。其中通过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平台观看的观众预计将接近3亿人。在这种情况下,奥运会转播、奥运会通信任务空前繁重,通信保障需要做到万无一失。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执行副总裁蒋新明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说,为了完成“数字奥运”的目标,就要实现任何人、任何时间在任何奥运会相关场所,都能够安全、方便、快捷、高效地获取支付得起的、丰富的、多语言的、智能化的、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所以要从形式、距离、带宽、灵活性等多个方面满足用户需求,既要满足有线需求,也要满足无线需求;既要满足话音需求,也要满足视频、数据需求;既要满足窄带接入需求,也要满足宽带接入需求。
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表示,为了保证通信畅通,中国移动进行了大量新的覆盖,在奥运会中心区附近新增加了565个基站。以“鸟巢”为例,中国移动可以保证1.2万人同时用手机进行通话。中国移动还成立了奥运会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通信服务团队,拥有超过16万名客户经理、4万个服务厅、1万名热线服务人员。
IT技术平台支撑奥运会
今年奥运会期间,预计北京的天气复杂多变,这加大了准确预报天气的难度。目前北京地区已经初步建成了高时空分辨率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接近200个地面自动观测站覆盖全市,并构建了精细气象预报体系,而这背后是高性能计算机群系统和大量的软件作支撑,为精细预报服务搭建了可靠的软硬件平台。
北京奥运会承诺将办成一个没有兴奋剂的健康奥运会,这一承诺牵扯到运动员每天的食品安全。本届奥运会首次启用奥运食品安全保障体系,这一体系将实现奥运会食品从原产地到餐桌的全程监控。而在这一保障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就是RFID(射频识别)技术。当你在北京奥运会期间,遭遇道路拥塞需要导航系统为你提供更实时的交通信息资讯来选择更好的路线行走时;当你错过了观看奥运会比赛的实况直播想自由地在网络视频上重播观看时;当你在北京遇到语言不通需要多语言中心实时服务时;当你在互联网上享受各种各样的相关服务时,IT技术都在其中发挥着核心作用。
全高清电视转播奥运会
由于数字电视技术的发展,北京奥运会将全部采用高清格式制作赛事电视公共信号,这在奥运会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在北京奥运会期间,中央电视台以及歌华有线都会提供高清节目转播。为兑现我国以高清电视技术转播北京奥运会的承诺,此次奥运会全面通过地面和有线这两大传输方式来转播赛事。从地面来看,除了天津、上海、沈阳、青岛、秦皇岛等奥运会协办城市以及广州、深圳、厦门等开通了地面无线广播外,国家广电总局还部署了全国37个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建设地面数字电视传输与发射系统,目前全国90%以上的观众,都能通过无线数字电视收看高清电视节目。
绿色奥运、科技奥运的理念通过众多具体的产品形态和新技术的应用得以完美诠释。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广泛应用的LED(发光二极管)显示产品,更是光芒闪烁。
据专家透露,在奥运会开幕时,“水立方”将呈现出变幻莫测的美景。“水立方”墙体上的每个“泡泡”里都装有数10个LED灯,这些灯可以通过颜色变化组合成各种图案。也许,当奥运会主火炬在“鸟巢”点燃的一刹那,并肩而立的“水立方”将通体变成沸腾的红色。
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科技奥运让技术从抽象变为现实,北京奥运会呈现给世界的不仅是成功的运动会,更是多项领先的信息技术成果展示的盛宴。
(本报记者 张鹏 通讯员 丁可佳摄)